我从年轻时就和中国美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我被砚台之类的文房用具所吸引,对陶瓷也是爱不释手,更被书画、篆刻等所俘获。
我第一次见到李庚先生是他刚来日本不久的事,那是我的职业是美术记者,神户的一间画廊为他带来的水墨画办了一个画展,我们相互认识也是在那个画廊。身着皮夹克的李先生给人的印象是个好青年,我和他交谈要通过翻译。当时李先生的水墨作品已达到成熟的境界,格调极高,看一眼就知道有着大家之器。他的画作和人品打动了我,从此我们成为知己。那是1980年,距今已30多年了。
伺候李先生在日本生活,我想是非笔墨语言能及的丰富多彩,同时也困难重重。我偶尔也造访过李先生在大阪的画室“听雨楼”,他以雨声为友,默默埋头作画的情景使人难忘。李先生从未离开作画这一艺术途径。那是的我面对李先生的如此境遇,却没有为他做任何事,至今仍感惭愧。然而李先生却有着更深刻的理解,所以他能画出超越一切的大气、优美的作品。
我不知道是否还有像李先生这样的画家,在长达30年的岁月里,他虽居日本却刻苦勤勉、锲而不舍地对绘画进行研究。在这期间,他不仅从文艺复兴时期壁画、西洋美术、雕塑中受益匪浅,还从日本画、日本水墨画、书道及日本的风土人情独特审美观、乃至对日本人的观察中摄取各种营养,并不断在创作上进行各种尝试,探索绘画表现得可能性和技法。
不久前,我在杨清先生家有机会集中看了李先生的近作,他那坚定地笔致和充满自信的展现,令人瞠目。从落款上看,其中有几幅是作于北京,如得水之鱼,充满着欢悦。人物愈发趋于简略、变形,丰富的情感被压缩凝结,那中间既有古今的中国,又有西洋绘画,同时还包含了日本的简洁。也是在那次,我还看到了李先生的焦墨山水,那坚定有力的笔致宛若从束缚中释放的旋律发出震颤,那正是李先生自身风骨的写照。
然而李先生不会就此止步,他涉猎历代诗文,兼容并蓄各种技法,身为德高望重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境地的变换,不断推陈出新,为中国绘画送入新风。
李庚先生是一位不断地向更高境界追求着、探索着的人。
请经历过苦难的李庚先生继续保持着那超乎常人的刚毅性格和温柔的心。
李庚先生的老朋友 太田博史
原日本美术杂志《墨》记者、编辑长、美术批评家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